为深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工作,11月29日上午,宿州学院在逸夫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宿院领导李红、李福华、王俊、杨维志出席会议,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福华主持。
会上,发展规划处负责人汇报了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督查工作情况。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招就处、财务处负责人对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汇报。各二级学院负责人汇报本学院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院党委书记李红指出,自上次推进会以来,各单位顶压而上、难中求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部分指标在提质增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次推进会旨在检验前期工作成效,全面梳理总结年度对标建设情况,科学谋划明年创建工作。并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紧盯目标抓落实。要把准“主方向”,坚定政治方向、坚守使命担当、明确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标一流、全力突围,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加快对标补短,力争把进度赶上来。要聚焦“主攻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打造创新人才“蓄水池”、打造科技攻关“新高地”,在高能级平台上求突破、在标志性成果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学校自身硬实力和锻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硬核能力。激发“主动力”,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破除惯性思维,摆脱不符合新发展阶段发展的路径依赖,持续深耕细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有组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力,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二是紧盯问题抓突破。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坚持开源节流,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公用支出,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积极拓展办学经费来源,在合作办学、成果转化、共建平台、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争取省市及校友、社会资源等多方更多支持。要深化开放办学,充分发挥学校科教和人才优势,深化学校与企业与地方的务实合作。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优势资源、汇全校之智,重点在扶强、扶特、培优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整合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存量资源,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凝聚改革发展合力,提升办学水平。三是紧盯责任抓落地。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当前学校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要层层压实责任,上下联动、同向发力,院领导要加强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协调、落实,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推动各项创建任务落地见效。当前,已进入全年工作的收官收口、决胜冲刺阶段,各单位要深刻对照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全面梳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深刻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对标找差、固强补弱,全力以赴完成好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打好年度目标任务收官战、攻坚战。
李福华分析了学校当前工作形势,并就四个方面进行了强调。一是坚持以高质量筑牢发展之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持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把专业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二是坚持以优特色厚植发展优势。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深耕地方,不断彰显“建应用专业群、走校地合作路、创文化育人牌”办学特色。围绕服务安徽“三地一区”、宿州市“一城两区三基地”建设,构建与区域产业集群紧密对接、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推深做实“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开展有组织科技攻关,释放创新驱动效能;践行大学文化使命,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教育强国建设,把“七个着力”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全过程,培育优秀时代新人;持续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落实质量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共同体。三是坚持以强创新塑造发展动能。坚持教学创新、科研创新、服务创新,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加快科学研究范式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项目组织上,由变被动接单式向主动谋划、主动服务转变。在平台建设上 ,由自由生长向定向培育转变。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赋能创新主体活力,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汇聚创新资源,落实创新激励机制,健全成果评价体系,营造友好创新生态。四是坚持以大开放激发发展活力。要抢抓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深化与长三角地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加强与澜湄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高水平“双创”教育互联互通。加强与中德应用型高校的交流互鉴,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撰稿:发展规划处 编辑:邢雪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