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17:31:37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4月12日,著名散文家、学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梁衡先生应邀做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五星讲坛,以“文章五诀”为题在红角洲校区图书馆950报告厅,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副校长李玉保主持。
梁衡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及创作理念,为师生传授了写好文章的“二为三层五诀”。他提出,文章为美而定,为思想而写,有三个层次的意境美,即描述、抒情和哲理。为达到文章“三层境界”的写作目标,梁衡先生提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即“五诀”——形、事、情、理、典。“形”是告诉读者事物的外观是什么,要“求异、求美,抓住个性”;“事”是告诉读者事物内容及发展的过程,要“求奇、求巧,注意结构、情节、节奏,塑造典型”;“情”是调动读者的情绪,要“求真、求切,打开情感开关,主客共振”;“理”是告诉读者这是为什么,要“求新求深,揭示规律,开悟人生,让人心服口服”;“典”是告诉读者过去曾经有什么,要“求厚、求趣,以旧证新、暗生联想”。梁衡先生以自己创作被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范本,逐一分析了“二为三层五诀法”的运用,让现场师生直观地感受到经典文本结构的独运匠心。
“梁老师,您对青年学生写作有什么建议吗?”“梁老师,您写作中如何达到情和理的平衡?”……梁衡先生与师生现场亲切互动,并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李玉保在主持讲座时指出,要认真学习梁衡先生讲授的“文章五诀”内涵,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精进。一要学有所悟,仔细琢磨 “文章五诀” 在实例中的运用技巧,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写作素养;二要学以致用,在日常写作中主动运用 “文章五诀”,不断锤炼写作能力;三要学有提升,在阅读时以 “文章五诀” 为视角分析作品,取其精华,逐步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梁衡先生的精彩讲座激发了在场师生对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全媒体学生记者团葛韵凝同学表示:“梁衡先生的‘二为三层五诀’理论得益于多年的阅读与创作经历。作为一名校园记者,我将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写作水平,为写好校园故事而不懈努力。”2024级汉语言文学(一本-公费师范)1班刘倩同学表示:“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体悟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注重对事物的观察,将其转化为写作的宝贵素材。”
讲座结束后,在红角洲校区图书馆940会议室,围绕“世界读书日·爱上阅读”主题,梁衡先生与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党委宣传部全体同志、各单位新闻通讯员、全媒体学生记者团成员以及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梁衡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同时还是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等。代表作和入选教材作品有:《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没有新闻的角落》等。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 “五个一” 工程奖、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等。(作者:徐帅燕 郑劼妤)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均来自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转载注明来源网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更多信 息作为参考,让网友更多的了解各学校。
如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京ICP备20210029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39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智慧之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