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估 促发展】NO.11 广东白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邢增銮:党建领航、赛教融合、课基固本、服务社会

【编者按】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号角,全省教育大会锚定了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开学首日,广东白云学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新一年度工作定目标、聚力量、鼓干劲、绘蓝图,提出了“巩固,革新,精进,应变”的八字要求。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需要学校各级立足实践,深入思考。官网推出这组“迎评估、促发展”系列报道,展示的就是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主题提出的新目标、新观点、新举措。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审核迎评为契机,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与学生实际需求,持续创新教学方法,全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显著提升了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近三年来,在党建引领、师资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科研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学院党支部荣获全国样板党支部称号,各类竞赛累计获奖15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及省厅级教学竞赛奖项50余项,获奖数量稳居广东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列。2024年,张龙龙老师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学院教师连续3年获得广东省军事理论课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李朝峰老师指导学生参加 “我心中的思政课”比赛荣获教育部三等奖《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中教集团交流活动中分别摘得一、二等奖。此外,学院还获批省厅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引进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20余名,成功培养广东省优秀党员1名、校级教学名师3人。

展望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邢增銮表示,学院将围绕“迎评估、促发展”的核心目标,从以下四方面着力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白云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建引领,进一步彰显“姓马”本色。学院坚守“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立院之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集中精力推进党建“五大工程”。一是实施政治引领工程,精准把握学院办学方向;二是实施思想铸魂工程,筑牢立德树人坚实根基;三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稳固组织建设根基;四是实施先锋示范工程,强化表率带动效能;五是实施品牌特色工程,凸显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以上举措,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切实让“姓马”本色更加鲜明。

赛教融合,进一步磨砺“学马”成色。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参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培、赛教融合,打造一支情怀深、水平高、能力强、学生爱的教师队伍。加强新教师培养,实施“一对一”帮扶。定期组织课程设计比赛,课件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评课比赛和课程思政比赛。磨砺“学马”成色,担当“宣马”责任。

以课固本,进一步永葆“言马”底色。学院持续优化备课体系,一方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推动“四化”协调,即备课时间常态化、备课课程全面化、备课主体多元化、备课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深化“363”磨课机制,即赛前为教师开展至少3次打磨,每次由6名左右高水平教师组成团队,打磨时长不少于3小时,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健全项目研课体制,聚焦课程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及重难点内容,以课题项目形式深度研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动力,提升教学实效,切实永葆“言马”底色。

服务社会,进一步淬炼“用马”特色。学院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倾力打造“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实践转化”全链条育人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区域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构建起辐射效应显著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高地。学院精心组建由骨干教师构成的“理论宣讲团”,构建覆盖“校园-社区-社会”的立体化宣讲矩阵,进一步淬炼“用马”特色,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升育人实效。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