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正式启幕。本次活动由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各市州文旅部门承办,以“文旅 + 娱乐”为主题,通过民族团结大巡游与贵阳路边音乐会两大主体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与文化的双重盛宴。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00名学生代表铜仁市方阵惊艳亮相,成为活动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百人方阵展黔东风情,非遗瑰宝焕时代光彩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气氛热烈如火。来自全省各市(州)30个巡游方阵的3500余名不同民族群众组成的巡游队伍,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文化长龙,以中华北路与黔灵西路交接口为起点,途经中华北路、中华中路、中华南路、遵义路,浩浩荡荡地汇入筑城广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身着绚丽多彩的土家族、苗族特色民族服饰,迈着自信而矫健的步伐,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独特民族文化魅力,生动宣传了黔东大地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巡游中,表演学生将黔东非遗文化化作灵动的艺术语言,通过精心创意编排的土家铜铃和傩文化舞、思南花灯、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杆四大特色板块,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非遗盛宴。在土家铜铃和傩文化舞的表演中,学生们手持铜铃,舞步轻盈而有力,踏响了古老祭祀的神秘节拍,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遥远的岁月,领略到土家族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思南花灯表演环节,婉转悠扬的唱腔与俏皮活泼的步伐完美融合,生动重现了土家族农耕生活的喜乐场景与市井烟火气息,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民族风情。摆手舞方阵气势磅礴,学生们整齐划一地摆动双臂,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淋漓尽致地演绎出土家儿女勤劳质朴、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而土家金钱杆表演者们身姿矫健,手中的彩杆有节奏地击打在肩、背、腰、腿等部位,清脆悦耳的声响与明快活泼的节奏相互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这四大非遗板块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恰似一部立体的黔东文化史诗,让观众们真切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
民歌演绎传民族情韵,文化交融谱时代新篇
筑城广场在活动期间变身成为一个民族文化交融的活态剧场,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路边音乐会舞台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穆维平教授、仡佬族青年唱作歌手雷芳领衔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百名学生,以创新形式演绎国家级非遗石阡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视听交融的文化盛宴。“情姐下河哎,洗衣裳啰;双脚踩在吔,石梁梁哎……”悠扬的歌声如潺潺流水,在广场上空回荡,瞬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学生们用灵动的舞姿与歌手深情的演唱完美配合,将仡佬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与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这一精彩的表演,不仅是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一次深度交融与对话,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深耕文化传承之路,共筑多彩黔景梦想
近年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为仁”文脉,将文化传承发展深深植根于美育教育之中,精心打造“美在幼专”教育品牌。学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壮丽黔东红色文化、桃源铜仁生态文化、清风校园廉洁文化“五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构建了“课堂 + 舞台 + 赛场”三位一体的以美育人模式。通过将歌舞艺术、非遗技艺、传统体育、特色饮食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融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加强文化研究与创作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铜仁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等优质平台,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基地,使学校成为铜仁乃至武陵山片区的文化研究高地、传承创新基地。在助推铜仁“文化兴市”战略实施过程中,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贡献了独特的智慧与宝贵的经验,形成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铜仁模式”或“铜仁经验”,有力提升了铜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悉,此次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还通过中国网、芒果国际等平台面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播。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00名学生的精彩表现,借助这一国际传播平台,让世界看到了锦绣中国的民族魅力和文化自信,为黔东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文化传承与发展道路上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深耕文化传承之路,让黔东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