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级联办音乐学专升本班赴广西开展民族音乐采风活动

近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幼专培养点)2022级音乐专升本班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传承民间音律·探索音乐本源”广西民族音乐采风活动。师生们深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阳朔县及东兴市,对侗族、瑶族、壮族、京族等少数民族非遗音乐展开沉浸式学习,通过实地体验与传承人互动,感悟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一站:三江侗寨——聆听天籁侗歌舞动瑶山韵律

采风首站抵达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学们在侗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了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的独特形式、悠远婉转的旋律,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侗族人民“以歌代文”的智慧。随后,团队转入瑶族聚居区,跟随当地艺人学习瑶族歌舞,从节奏明快的长鼓舞到叙事性强的盘王歌,感受音乐与舞蹈在瑶族生活中的紧密融合。

第二站:阳朔山水间——探寻壮族音乐的乡土情怀

在桂林阳朔,团队聚焦壮族传统音乐文化。师生们跟着《印象刘三姐》演出团队的老师学习壮族山歌、了解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壮族音乐特色,为同学们理解音乐的本源提供了鲜活教材。

第三站:东兴京岛——触摸独弦琴的千年遗韵

行程尾声,师生们来到中越边境的东兴京族三岛,探访国家级非遗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京族传承人现场演示“一弦成曲”的绝技,并教授哈歌的演唱技巧。京族哈节仪式音乐的庄严与独弦琴的空灵音色,令同学们惊叹于海洋民族的音乐创造力。

此次采风以"学演结合"为主线,通过实地采集音像资料、每日研讨和报告撰写,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民族音乐作为文化记忆载体的本质。活动实现双重成果转化:一方面形成5000字实践报告与原创音乐作品,推动非遗音乐在美育中的创新应用;另一方面开创了"田野+课堂+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拓展了音乐教育的实践维度,更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注入了学术力量。其中"每日分析-阶段总结-终期创作"的闭环设计,有效实现了从文化认知到艺术创新的升华。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