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阶五类”实践教学新生态,铸就高水平职教品牌 |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以国家职业教育领域相关文件为指导,对标商科技能实践前沿,构建了“强-精-融”技能逐层提升、覆盖“基-技-产-创-享”功能立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效提升了湾区新商科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为粤港澳湾区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三阶五类 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基地 现代服务业

一、实施背景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群深刻认识到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亟需构建更加系统、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学校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三阶五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旨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一)对标前沿,构建“强-精-融”技能提升体系

专业群对标商科技能实践前沿,构建了“强-精-融”技能逐层提升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其中,“强基”阶段,通过建设基础技能类实践教学基地,夯实学生的基础技能;“精进”阶段,通过岗位技能类、产教融合类和创新创业类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学生精技能的培养;“融合”阶段,通过开放共享类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生技能的融合应用。

(二)功能立体,覆盖“基-技-产-创-享”五大类别

按照“基-技-产-创-享”的功能定位,建设了五大类别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内通用类基地保障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岗位技能类基地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实践;产教融合类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创业类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开放共享类基地拓宽学生的实践视野,增强其实践能力。

(三)整合资源,形成“育人+服务”复合应用模式

学校整合了粤商文化虚拟仿真馆和数字产业学院两大优势资源,聚焦新商科领域,形成了“育人+服务”的复合应用模式。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通过数字产业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培训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具体实践,推进“三阶五类”基地建设

推进“三阶五类”基地建设

1.“强基”群内通用类基地建设:学校以专业群为单位,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以“群内共享·通用强基”实训场所,如粤商文化馆、智能客户服务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等,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协同发展。

2.“精技”岗位技能类基地建设:学校紧密对接生产岗位要求,建设了“核心技能·专尖精技”具有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实训室,如电商视觉设计中心、VR虚拟仿真体验区等。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

3.“精产”产教融合类基地建设:学校积极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生产实企·数智精产”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4.“精创”创新创业类基地建设:学校依托电子商务群创新创业中心,校企共建“大师引进·技术精创”双创人才孵化基地。通过引入创客项目、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支撑创新创业比赛、文创产品开发、岭南文化传播、店铺运营等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5.“融享”开放共享类基地建设:学校依托广州财经商贸职教集团,校企共建“校企共建·资源融享”开放共享类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通过择优建设企业校区、增加实习基地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成果成效

(一)实践教学条件显著改善

建成了一批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国家级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践中心1个、全国视光企业客户技术提升培训基地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等,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近四年,培养了广东省优秀学生2名,学生累计获国家级技能大赛29项、省赛6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银奖1项、铜奖3项,成为华南区首个获奖中职团队。

(三)产教融合成果丰硕

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多个特色培训项目和课程资源。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成功转让实用新型专利3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学校受邀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交流活动共计76场次,分享了“三阶五类”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和做法。

四、经验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群“三阶五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功实践表明,该体系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系统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注重实践创新,推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企业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同类学校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和参考。(文字:黄苑)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