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照相关评选程序,经北京市优秀学生评审小组审定,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高中2025届1班迟浒辰同学脱颖而出,被授予2024-2025学年度“北京市优秀学生”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既凝结着迟浒辰同学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和持续成长的不懈追求,更彰显了学校“一核两聚三层四维八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显著成效。这不仅是迟浒辰同学个人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助力学生卓越发展的生动体现。
“在经纶的沃土中扎根,我们得以延伸至更广阔的天空;在校园的雨露中成长,我们得以迎来人生的新春天。身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光荣的一员,我愿在青春年华,将个人发展同祖国需要紧密结合,在二者的统一中谱写青春篇章,努力实现中国梦!”在一次团组织活动发言中,迟浒辰同学说道。
积极奉献,志愿服务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们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进入了这个社会,汲取养分、实现成长。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发一份光、发一份热。
——“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迟浒辰同学连续十二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自小学四年级以来连续九年获评各级“三好学生”称号,在学习之余,乐于并善于和同学交流分享,帮助同学答疑解惑并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陈经纶中学的活动丰富多彩,经纶音乐节、五四青年说演讲比赛、运动会……初入校园的迟浒辰同学感慨于活动精彩的同时,还观察到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学长学姐们的无私奉献。自那时起,她便希望自己不仅会是快乐活动的享受者,更能是活动顺利举办的建设者。
她曾在学校公众号里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时写到“基本上就是看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去哪里帮忙。”在初三某次活动中,她承担了主持人、策划员、志愿者三重工作。任务量巨大、时间的紧迫、多重的会议让她“应接不暇”,但是想到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快乐笑容,她又咬紧牙关、凝聚力量,并一直坚持了下去。
自高一时起,她就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在衔接教育校园参观讲解、志愿整理图书、各类节日活动校园活动志愿服务中,同学们总能看到她积极活跃的身影。目前,她完成志愿服务累计达180小时以上。
学业生活,孜孜以求
我认为青年人应当明白学习没有尽头,应当通过学习砥砺自我,在积极进取中成长,在发展进步中增强才干。如此,才能在未来有能力、有底气接过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开启祖国未来的新篇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探索世界与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
“我希望我能够通过参与大学营地等活动,了解国家发展所需,使成长的航向始终向前。”于是,她怀揣着少年的期许与赤诚,积极参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营地,均取得“优秀学员”和“优秀营员”荣誉称号。
参与南开大学营地,她对查士丁尼瘟疫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获得了南开大学教授的认可,此后,她进一步完善作业报告,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第五届少年历史论坛,又得到了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认可,并在历史论坛中进行展示。
她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2023年卓越法治与政治理论建设研究性学习计划 ( 第三期 )”,颇有感受,并在最后的结营仪式上,成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交流感受。
随着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积累,她于高二暑假获得北大邀请码,参加北京大学2024年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营地中,她通过北大暑期学堂学科测验,积极承担营地班级班长职务,获得广泛认可。
她表示,在犹豫胆怯、自我怀疑时,总是告诉自己,要鼓起勇气,勇往前进,才能走向人生的旷野。通过系列活动,她明白了合作交流是美好友谊的催化剂,发展自我的同时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促进,勇敢探索可以看到更加开阔的世界。
实践应用,发挥所长
我认为青年人应当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践之中,使自己的能力才干真正地发挥用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青年人应当将所学进行实践应用,发挥所长,推动发展。
——“学而能得,得而能用,是谓之学也。”
从书本中,获得的,是丰富充实的知识;在实践与研究中,探寻的,是精益求精的可能。
自2021年迟浒辰和同学撰写《关于朝阳区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启示》并于第二十一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获得市级、区级一等奖后,她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论文撰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撰写多篇文章。
《查士丁尼瘟疫对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瘟疫对古代文明及后世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了瘟疫对后代医学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启示。
《从中学生视角看<两小儿辩日>》,系统地把语文课中《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的故事整理成为一组科学问题,并条理清晰地对问题进行逐个阐释,发表在《北京科技报》上。
她还深入阅读《水浒传》,在《中国中学生报》“共读经典之当教育名篇遇见古典名著”系列上发表《读蓬莱文章,鉴今之文史》。
除了进行社会科学探究学习之外,她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学科实践,摘得果实。参与第二十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地区选拔赛,取得银奖。参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取得二等奖。参与第38届北京市高中力学竞赛预赛,取得二等奖。参与学校各届“经纶杯”数学竞赛,均取得一等奖。
她表示,希望自己在了解世界、具备国际视野的同时,兼具国际交流的能力素养。她参与学校同荷兰中学的云交流活动,以线上会议的模式,一对一地和荷兰同学开展全英语交流,分享日常生活,并自豪地展示中华文化,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习俗。
她喜欢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发挥所长贡献自己的写作、主持、组织、策划等能力。在经纶戏剧节中,她身为主持人、音效负责人,在活动前期负责撰写主持词、收集并准确呈现各节目音效等任务,在活动中帮助协调调度节目上下场、主持全程。参与学校贯通营地的幕后策划小组,她担任主持人,负责开营仪式和闭营仪式的环节设计、主持词撰写、彩排培训等工作,指导初三的学弟学妹们完成营地期间的学习任务和汇报呈现任务。
她从小事开始,从撰写运动会入场词到撰写主持词、承担主持任务到参与组织策划,再到最终代表全体高三年级在百名标兵表彰大会对全校千名师生作发言,用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长,让大家看到一个没有上限的自己,并认识到发挥所长、追求进步,每一位同学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
未来展望,心向远方
我认为青年人不当局限于眼前生活,应当拥有长远眼光,看到未来的大海苍茫广阔,看到我们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空中肆意飞翔!
——“心之所向,尽乎苍穹,将目光延伸至未来的远方。”
学习乃终生之事。在大学乃至人生的每一个学习征程上,希望同学们能始终坚持丰富自我。大学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放的交流环境和丰富的自主发展选择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大学的发展舞台提升见闻,通过不断交流沟通形成广博视野、探索兴趣,在感受与调整中明晰未来人生发展规划,使之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积极拥抱科技,将人工智能和基础学科融合应用,成为国家发展所需之才。
迟浒辰同学说,“珍惜光阴、探寻可能、迎接挑战、丰富自我,这便是我对于未来的期许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