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高校教育核心竞争力带来的深刻变革,适应学校建设具有人文福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需求,7月14日,长春人文学院2025年暑期教职工能力提升培训正式启动。首场专题讲座“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及质量评价”正式举行,标志着长春人文学院聚焦AI时代教育变革、打造人文福祉特色应用型大学新引擎的系统性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展开。
紧扣发展主题 打造福祉特色
当前,学校正处于内涵式发展及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关键期,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育核心竞争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与项目化教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职工队伍,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亟待提升;管理服务亦需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型。对此,学校董事会和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暑期培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以专任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学生工作队伍、科研队伍为四大培训主体,采取分层分类、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打造与AI时代同频共振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
精心设计内容 注重培训质量
本次培训历时一个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月14日至25日;第二阶段为8月20日至28日。学校特邀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并针对四大主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升。
教师培训由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主要采取专题讲座、教学会议、磨课工作坊、研讨会、分享会、实战营等形式进行。主要包括深入解读和学习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及质量评价相关内容、从课程创新到教学获奖复盘实践、磨课工作坊系列活动、“混合式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研讨、智能教学设计与课堂效能跃升、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等内容。
党务机关教辅培训由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人事处负责。培训对象为行政教辅人员、青年教师发展协会成员、2023-2025年新入职教职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主要采取专家讲座、行政培训、实践研学、自学与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围绕机关干部领导能力提升、新入职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典型案例分析及安全知识培训、法律法规意识与保密意识提升等内容进行。
学工培训由学生处、校团委负责,参加人员为全体学工人员。培训形式及内容主要有专家授课、困难学生家访、社会福祉调查及实践等形式。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深入困难学生家庭、开展社会福祉调查与福祉实践活动。
科研培训由科研处统筹,面向全体教师及科研骨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研管理系统培训与反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专项培训、特色高水平学科(群)建设推进会等内容,全面提升科研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
提升综合素质 确保培训实效
此次暑期培训,是学校应对教育领域深刻变革、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暑期培训,全校超半数以上教师能够熟练应用混合式教学工具,能提交校级以上科研项目书;行政服务优化率达90%以上,师生满意度达到95%以上,新教师3个月内适应岗位,新入职教职工文化认同度90%以上。通过暑期培训,学校将形成一批高质量本科评估样板材料;打造一批混合式“金课”和数字化课程资源;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与横向课题;培树一批“人文福祉”特色实践品牌;锤炼一支与AI时代同频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
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职工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建设具有人文福祉特色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生动实践,为培养具有人文福祉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出新贡献。(供稿作者:李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