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万州区小周镇小周村青山如黛,碧水潺潺。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筑乡野”社会服务实践团的17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小周村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作为长江沿岸的重要节点,小周村境内水系与长江生态屏障息息相关,河道环境不仅是村民生产生活的“晴雨表”,更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防护网”。此次“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实践团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也是助力小周村落实河长制、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生动实践。在村支部书记杨本波及村干部唐燕燕的带领下,实践团的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身为守护碧水清波的先锋力量。
活动前,杨本波手持区域划分图进行任务部署:"一组负责东岸滩涂,重点清理渔网残留物;二组清理西岸林下小径,注意腐殖层中的塑料垃圾。"声音坚定而清晰。活动中,志愿者们手持夹钳与环保袋,展开“地毯式”巡查与清理。俯身,拾起散落的塑料瓶罐;探身,夹取缠绕的废弃包装;每一次弯腰,都是对母亲河清澈容颜的悉心修复;每一次分类归集,都是对绿色家园的无声诺言。汗水浸湿了衣背,骄阳灼热了面庞,但志愿者们热情丝毫不减,心中满是收获感。被清理出的垃圾,在同学们严谨的分类下有序堆放,河岸重归洁净,粼粼波光倒映着青春笃行的身姿。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筑乡野”实践团的“河小青”们通过开展以“实践清理”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切实改善了小周村长江沿岸的环境面貌,更搭建起青年学子与乡村生态保护的互动桥梁。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双手守护清流,在躬身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意义。
同学们在总结中纷纷表示:环保工作看似细微,却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幸福感,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