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穆华英副董事长参加高校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研讨会并出席高校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创新中心理事会成立大会

7月29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融合·创新·赋能——构建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围绕“产教融合新路径、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期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领导、知名教育专家及高校代表分别作主旨报告和案例分享。长春人文学院穆华英副董事长全程参与开幕式、主旨报告、院校交流等环节,并和参会代表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

会议同期,召开了高等学校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理事会成立会议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立生,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驻会副秘书长王位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1个省份的53所高校80余名代表参会。长春人文学院作为“高等学校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创新中心”首批理事单位,由副董事长穆华英代表学校出席会议,与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共商新时代产教融合创新路径。

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保成发言指出,创新中心是以应用型和职业类为主体的高校基于共同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而自愿组建的学术合作组织,以促进高等学校在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领域的深度交流和广泛合作为使命,以课程体系创新为突破口,着力破解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心重点推进7项工作,即:共同研发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聚力塑造高水平课程品牌、全面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深化“AI+教育”融合应用、拓展多元社会服务,努力打造成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创新的“示范标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实践高地”,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贡献智慧力量。

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立生总结发言提出,创新中心的成立是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果,为应用型高校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供示范。针对如何建设好和发展好创新中心,他提出三项核心任务:一是要求成员单位立足区域产业特色,通过构建“专业知识谱图”和“能力图谱”,深化校企协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跃升。二是呼吁成员单位以中心为平台,建设集“交流、展示、研究、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创新生态,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协同发展格局。三是希望创新中心通过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强化使命担当、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创新中心的影响力。

创新中心成立大会结束,穆华英副董事长还出席了由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丛书发布会。该丛书由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保成教授领衔主编,是全国首套系统阐述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建设的系列著作,首批12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聚焦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从产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样本。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丛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其“为应用型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穆华英副董事长表示,此次研讨会为长春人文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高等学校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我们应用型高校间相互学习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作为创新中心理事单位,长春人文学院将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优势,与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创新,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会议为长春人文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学校将以联盟理事单位身份,积极参与联盟建设,共享优质资源,共促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供稿作者:李敬伟)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