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定点帮扶的黎明村捐赠的专业茯苓切丁机投入使用,为当地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
黎明村茯苓种植历史悠久,但传统手工切丁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品相不均,制约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村民马大爷感叹:“以前切茯苓费时费力,大小不均卖不上价。”学校急村民之所急,精准对接需求,捐赠了这台切丁机。操作员薛大爷欣喜地说:“机器又快又好,省力太多!效率提高至少10倍,切出的茯苓丁漂亮,价格也好了。”
学校驻村干部表示,切丁机不仅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更显著提升了茯苓品质与附加值,通过引入现代化设备,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帮助村民稳定增收致富。
一台小小的切丁机,切开了产业升级的新通道,切出了增收的新希望,是学校科技助农、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村民们纷纷感慨,一粒粒茯苓正加速变成带动村民致富的“金疙瘩”。(组织人事处/供稿 陈紫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