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学院学子林伟君:深造梦想盛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微风带来喜悦的消息

湛江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

林伟君收到了梦寐以求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录取消息!

从专科一路升本再到圆梦“情校”

是静候中的每一份耕耘

浇灌出她研途的胜利之花

让我们一同聆听

专属于她的考研故事

梦想在升本后“拔节生长”

“考研于我,是梦想的持续生长。”林伟君的研途梦想,早在专升本备考时就已深植心田。本科并非“终点”,而是她梦想拔节向上的新起点。

院校选择,是信息战,更是自我认知的较量。面对众多选项,林伟君没有盲目。她剖析自身,精研院校信息,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广外汉硕招生名额相对充裕,初试书目精简,备考压力相对可控。”她坦言。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平台与发展前景至关重要。广外与多所孔子学院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林伟君心驰神往。

林伟君收到录取通知

图书馆是她的“战场”和“港湾”

备考期间,林伟君是与时间竞速的“战士”。每日伴着图书馆的晨光开启学习,闭馆后的星光是她归途的见证。这场漫长的马拉松,是与懈怠、焦虑的持续较量,是无数个与分秒角力的瞬间。图书馆的静谧成为她的精神港湾,整洁的书桌、窗外的绿意,都化作治愈的力量,助她在高压下保持专注。

图书馆学习氛围浓厚

图书馆走廊

独家备考节奏:四阶段高效冲刺法

林伟君将初试备考精密划分为“四场战役”:

根基筑牢期(3-6月),这时候的她沉浸书海,通读专业课,不求字字牢记,但求印象清晰,为后续冲刺减负;

炎炎夏日,迎来的是系统攻坚期,她开启了首轮系统背诵,投入度要求极高。因酷暑易生倦怠,她主动加入带背课程,以自律与外力监督稳住节奏;

暑期结束后,便是关键的能力提升期。“知识点渐熟,背书效率飞升。”林韦君表示,在这一阶段,自己的应用与应试能力尚需锤炼,模拟成绩时有起伏,焦虑如潮袭来。但她没有退却,沉心分析错题,增设每日复盘,精准查漏补缺,将挫折化为动力,终见模拟成绩稳步攀升;

最后冲刺,更是心志与耐力的终极考验。

林伟君的考研笔记

复试拼的就是效率和准备

复试则是争分夺秒的“闪电战”。初试成绩揭晓,林伟君旋即投入高强度冲刺:笔试梳理核心知识两轮过;面试环节,她积极向学长学姐取经,请教技巧与“避雷点”,并找到学习搭子进行高强度模拟面试。这些实战演练,铺就了她复试从容应对、成功“上岸”的基石。

林伟君复试成绩

考研人的“冰火之歌”

考研之路,书山题海之外,更是心态的持久拉锯。林伟君坦言,备考后期,每日心境如同坐过山车:清晨踏入图书馆时踌躇满志,深夜却常陷于担忧与自我否定的漩涡。这种“冰火交织”,是无数考研人的共鸣。每当烦闷难解,她便向辅导员叶旭东老师倾诉。“困惑时,不妨主动与师长沟通,他们丰富的阅历是指引前路的明灯。”她以亲身经历建议后来者。

累可以停,但不能放弃

回望备考时光,林伟君感慨这段跋涉的漫长艰辛,疲惫与情绪波动如影随形,有时倾尽全力仍感觉收获寥寥。面对此境,她选择适时给自己松绑。“累了,允许自己小憩,但务必坚持到底。”她深信,“挺到最后一刻就是伟大,就是胜利!”

她以一句曾支撑自己穿越至暗时刻的歌词与同行者共勉:“何时葡萄先熟透,我要静候,再静候。”这份“静候”,绝非空等。它如同阳光下的葡萄,在看似平静的时光里,通过日复一日的“光合作用”——书页间的读写耕耘、清晨单词的记忆、经典理论的研读——悄然积累着甘甜。正是这点滴看似微小的坚持,最终酿出了足以慰藉所有等待的醇美果实。

林伟君热爱汉文化

所有静心守候

执着耕耘的考研人

最大的回报就是迎来饱满香甜的丰收

希望林伟君一路深造的故事

能为更多的研友点亮星光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