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全国高句丽渤海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高句丽渤海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通化师范学院召开

9月6日至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和通化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高句丽渤海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高句丽渤海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6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通化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郑伟峰致欢迎辞。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在高句丽渤海研究方面的成果和举措。他表示,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推动高句丽渤海研究,为相关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更优质的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范恩实研究员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他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指出,高句丽渤海研究在边疆史地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该领域研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取得新突破。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旨报告环节。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特聘院长耿铁华教授回顾了高句丽研究院成立30年来的学术成果与建设历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东育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德山教授、吉林省文史馆张福有研究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朱尖副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冯立君教授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精彩的主旨报告。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历史文化”“文博考古”“学术新芽”三个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学者们的发言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考古等多个领域,既有对传统学术问题的重新审视,也有基于新发现、新材料的创新解读,充分展现了当前高句丽渤海研究的多元视角与前沿进展。

本次研讨会收到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涵盖历史研究、考古研究生论文等多个领域,从多角度探究高句丽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民族关系、精神文化层面结构等重要问题。

闭幕式上,各分组讨论召集人汇报了研讨情况。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院长孙炜冉教授作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推进高句丽渤海研究不断迈向新高度表达了信心。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高句丽渤海研究学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对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高句丽渤海历史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推动东北边疆史地学科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