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佳绩!首都医科大学1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首都医科大学取得突出成绩,共有10门高质量本科课程成功入选。此次入选课程覆盖全部五类一流课程建设类型,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

首都医科大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本次入选的10门课程均为学校优势学科领域的代表性课程,是学校长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课程内涵建设的体现。继前两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7门课程入选之后,本次成功实现“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全覆盖,标志着学校在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此次入选的课程特色鲜明,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其中:临床核心课程《神经病学》、《儿外科学》 和基础医学课程《医用物理学》、《毒理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持续巩固传统的线下教学优势;《医学影像诊断学》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虚拟仿真实训考核系统》 利用先进仿真技术突破实践教学难点;《医疗保险学》 聚焦健康服务体系关键环节,培养卫生管理人才;《医学的故事》 依托学堂在线平台,以通识视角传播医学人文精神;《生命关怀与死亡教育》 作为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展现了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与社会服务的高度融合。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核心内容,是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本科课程建设,此次获批课程数量多、类型全、质量优,既是全校教师潜心教学、锐意创新的成果,也是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强课程顶层设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成效体现。

学校将以此次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契机,抓住AI赋能医学教育的机遇,推进智慧课程建设,继续发挥获批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撰稿:张传标)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