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李安兰教授主持的《财务管理》与药学院徐娟娟教授主持的《有机化学》两门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领域“零”的突破,更标志着学校本科课程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关键性跃升。

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两门课程各具特色

《财务管理》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及审计学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资金运动与管理为主线,聚焦价值最大化目标,系统涵盖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决策等内容。课程建设成果丰硕,2018年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建成开放共享精品课网站,2020年获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精准把握学生差异化学情,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了涵盖全过程、强调学生参与且具有竞争性的学习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落实“学生为中心”理念。同时深度融入大湾区企业实践案例,以真实需求驱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着力培养学生适配区域发展的差异化能力、竞争优势与创新实践能力。相关改革成果已在全国性会议作3次专题汇报,获同行广泛认可。

课程团队由李安兰教授领衔,汇聚林源、罗箫娜、许彩玲、黄靖等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水平梯队。

《有机化学》则是药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自2006年开设以来持续深耕教学改革,先后获评校级重点课程(2014)、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018)、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2021),并多次斩获省级教学竞赛与优秀教学案例奖项。

课程紧密围绕“新医科”建设要求,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学生中心、药化融合、技术赋能、价值引领”理念,系统构建了“知识建构—能力进阶—素养养成”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课程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性重构与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与浸润式课程思政,推动化学学科知识与药学专业应用有机融合,强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全面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目前课程在超星、智慧树等平台开放,累计浏览量超过1306万次,师生互动27万人次,讨论区话题超过19万条,被天津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全国17所高校引用或翻转使用,充分彰显了课程的示范引领价值,公众学习者覆盖102所高校,示范辐射效应显著。

课程团队包括徐娟娟、王有娣、黎卓熹、成燕琴、王丽丽等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研并重、富有活力的教学团队。

持续加强课程建设,系统推进教学改革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本科课程建设,经过多年深耕与积累,目前已构建起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课程建设体系,其中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达27门(含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校级一流本科课程49门,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筑牢课程根基。

以此轮国家级一流课程突破为新的起点,学校将持续强化课程建设支持力度,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激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何亦为 图/李安兰、徐娟娟 编辑|何宛桢)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