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两支队伍的能力素养与作用发挥,关系到学校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度和高质量发展成效。如何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以培训提能作为重要抓手,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9月21日-27日,攀枝花学院组织正处级干部和部分高层次人才代表50人,赴厦门大学参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党委副书记刘立新在开班仪式上指出,此次培训既是学校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面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要求、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全体学员要立足岗位深刻认识此次培训与事业发展的契合度,学用结合在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中促进履职砺能,强化作风在严守纪律规矩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汲取前沿经验,拓宽专业视野。聚焦前沿理念与地方特色,针对实际需求精心设计理论课程。邀请专家讲授了《学院办大学:理想·现实·进路》《提高领导思维能力,做政治贤明好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问题的论述》《巡视巡察工作政策解读和实务问题》《另辟蹊径,产教融合“三三三”》《生成式AI热潮下高校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思考》《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与实践》等专题,解读前言理念供学员借鉴探索,提出问题驱动学员深入思考,剖析案例与学员交流互动,帮助学员们进一步把准高等教育发展前沿趋势,更新知识体系,拓宽专业视野。
用好红色资源,厚植爱国情怀。立足厦门红色文化与教育资源,组织学员们走进厦门大嶝岛祖国和平统一展览馆、郑成功纪念馆、集美学村-陈嘉庚纪念馆、厦门大学校史馆等,沉浸式了解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成果,学习民族英雄郑成功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领会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实业救国的感人历程,浸润名校文化底蕴,为学员们增进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坚定教育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鲜活素材。
转化学习成果,谋划发展路径。以“三个一”促进交流互动,碰撞思想火花,即参加一次小组讨论发言、参加一次结业交流,完成一篇“命题作文”。小组讨论按党政机关教辅单位、二级学院和其他教学单位设置三个专场,学员们围绕“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分享体会,互通经验,畅谈见解;在结业交流环节,5名学员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成果汇报。结业后,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正处级领导干部深度谋划“十五五”期间如何创建一流学院(部门);高层次人才代表结合教学科研一线实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同为学校绘制接下来的五年发展蓝图打好基础。
此次培训课程设计多元,教学形式丰富,学习成果扎实,促进了学员“看、听、思、悟、行”相融合,助力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两支队伍进一步学思用结合,进一步提升了“谋式”能力,自觉以岗位“排头兵”拓宽在协同中创新方法、提升效能的路径;夯实了“谋事”根基,明晰聚焦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发力的关键点,以局部突破助力学校整体发展。(编辑/郑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