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融合,双向赋能:陕西省西安中学跨学科教研构筑育人新生态

为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创新路径,推动学科间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近日,陕西省西安中学生物教研组与化学教研组联合举办了一场以“跨学科案例设计思路与实践分享”为主题的深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生化不分家”的学科内在联系为出发点,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资源共享、智慧共创的教研新生态。

活动在生物教研组组长李金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作为对前期化学组微课专题教研的积极回应,本次生物组大组教研特邀化学组精英团队前来交流,形成了两学科“分步联动、双向奔赴”的教研新格局,体现了双方对跨学科教学实践的高度共识与持续探索。

活动伊始,化学学科组组长马文哲老师作了开场发言,强调了跨学科教学在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后续分享内容提出了展望与期待。

在专题分享环节,在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的文玥茗老师以《精心选题,细致打磨——“基础教育精品课”与“课堂创新大赛”参赛经验分享》为题,进行了实战经验分享。文玥茗老师以“基础教育精品课”与“课堂创新大赛”参赛历程,阐释了优质课程的锻造之道。她强调,成功始于“精准选题”,应聚焦重难点,善选“简单但无人深挖”的实验或“感温变色涂料”等新材料。在设计中,她通过创设“学生处理含铜废水”等真实情境,利用数字化实验使微观过程“可见”,并融入“绿色化学”理念以提升格局。最后,她从双机位录制到校外赛课等细节,分享了如何通过团队打磨与充分准备,将创意落地,实现教学能力的真实成长。

随后,陕西省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西安市教学能手苟莉莉老师作了题为《从化学键到生命活动:高中生物与化学的跨学科对话》的专题报告。她以“化学键”这一核心概念为锚点,层层深入地阐释了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她通过“探秘无糖饮料”和“揭秘永生花制作”两个典型案例,阐释了跨学科教学的落地路径。在设计中,她强调始于“分析学生知识基础”,以解决“为什么跨”这一根本问题;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任务,将抽象概念与真实情境深度融合,并配套以细致的成果展示与组间评价方案,确保教学实效。最后,她结合区域STEAM竞赛优秀案例与自身实践,指出跨学科教学需直面“评价标准模糊”、“实施课时长”等现实困境,并通过持续性的“资源开发”与团队打磨,推动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能力的真实成长。

在自由交流环节,两学科教师围绕分享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跨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场思维激荡,观点交织,充分展现了联合教研激发出的集体智慧与创新活力。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交流,更是我校在构建新型教研共同体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迈进。活动通过高质量的案例分享与深度互动,有效提升了教师在跨学科整合、教学创新与实践反思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未来,两学科组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开发跨学科教学资源,联合开展学生项目式学习活动,推动“生化融合”从教研理念走向扎实的课堂实践,为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持续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